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艺术文苑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征文选登——我在政协成长
发布时间:2022-01-30 来源: 被阅览数:

我在政协成长 

记得199411月底,在铜陵县工商联工作的我,被选调到县政协工作。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县政协工作,一干就是14个年头。在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下,农家子弟的我,逐步成长起来,先后担任政协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九届、十届县政协委员。

在县政协工作那么多年,我对政协的感情自是很深厚的。20071月底我调任县人大办公室主任,离开县政协时,就像出嫁的姑娘,真的是依依不舍,政协可是教育我、培养我、关爱我的“娘家”啊!

回顾在县政协工作的美好时光,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历届政协工作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具体地说,有三项工作,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项工作,就是编印政协全会简报。那会儿,还没有县报,每年县政协召开全会期间,大会秘书处都要编印大会简报,刊发委员小组讨论、大会动态等情况。开会前,成立大会简报组,从县直部门抽调“笔杆子”作为简报组成员。大会期间,委员们分成8个讨论组,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协提案工作报告》。那时,没有电脑,抽调的“笔杆子”们被分到8个讨论组,全靠手记委员和列席人员的讨论发言情况。19952月份县政协召开全会期间,我被分到第1讨论组,负责记录、整理、编写委员和列席人员讨论发言情况。当时,简报组长是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范守恕同志,他是知名作家,对文字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要求都很高。他要求简报组成员每晚7点前必须把简报初稿交给他修改、审定、编辑。由于我到政协工作时间不长,对政协工作不太熟悉,虽然文字功底不算差,但编写简报就有点难了。委员和列席人员讨论发言时,我得认真地听,仔细地记。讨论结束后,我立即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编写简报初稿。政协全会晚餐开饭时间是晚上6点,但我为了赶写简报初稿,就顾不上吃晚饭了。等到好不容易完成简报初稿时,已快到晚上7点了。诚慌诚恐地把简报初稿交给范主任后,就想上街弄点吃的。当范主任得知我还没吃晚饭时,便心疼地对我说:“你赶紧上街弄点吃的,你年轻,别饿坏了胃,饭钱,我出……”当时,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待收齐8个讨论组简报初稿后,范主任就开始不知疲倦地忘我地进行修改、编辑。大会期间,每晚都要编印8期简报,每个讨论组编印一期。范主任把简报编好后,就交给打字员。那时,文件材料都靠打字机打。有时为了赶时间,范主任编好一页文稿,就赶紧交给打字员打,真的是编好一页打一页。打字员把打好的腊纸交给文印员印刷。那时的油印机是手摇式油印机,速度慢,费时费力,文印员很辛苦。印好一期简报后,文印员便迅速地把几大摞油墨未干的简报送到县政协大会议室,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简报组成员们,赶紧分拣、装订、分发,流水作业,忙得不可开交。等到第8期简报装订、分发好后,已是次日凌晨二点多了。虽然十分辛苦,大家却很开心。次日早上7点,简报组成员每人抱着一大摞简报,赶到县委党校食堂,在早餐开饭前,将简报分发给委员和与会人员。报送县领导的简报,当天上午送到领导们的办公室。由于每年政协全会简报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委员和列席人员小组讨论、大会动态等情况,深受全体委员和与会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政协全会结束后,范主任这才有时间教我如何编写简报。至今还记得他说过的话:“小王,你能写好小说、散文什么的,但不一定能写好简报、公文,要想写好简报、公文,只有多读多看多写,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嘛……”在范主任等领导的教导下,我慢慢地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秘书。

第二项工作,就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工作是县政协的“传统优势项目”,历届政协领导都十分重视,特别是翟秀成、林世祥、肖万民、马用杰等政协老主席,每年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由于县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多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并进入决策程序。我当秘书那会儿,就怕写调研报告,因为自己阅历浅,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写调研报告时,参考资料极少,只有少量靠平时从报刊上收集起来的资料。不像现在,不管写什么材料,只要上网一搜索,就能搜出范文来。那时虽然没有范文什么的供参考,但我必须连续熬几个通宵把调研报告赶出来。每当我忐忑不安地把调研报告送给政协主要领导审阅时,只要领导们阅后咂咂嘴,我就知道调研报告没写好,当时脸就通红。好在每次领导们都不批评我,反而鼓励我,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历届政协主要领导对调研报告质量的要求都很高,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推敲,仔细斟酌。一般情况下,一份调研报告需要修改五、六遍,才能过关。一次性通过,对我来说是很少有的事。记得1998年我起草《关于加快我县劳务输出的建议》时,马用杰主席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口授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和意见与建议。当时,我好生感动,心想:“马主席帮我把调研报告写好了一半,这次再写不好,就真的对不住他了……”不几天,马主席看过调研报告后,面带微笑地说:“先锋,这份调研报告,写得不错!……”得到他的肯定,当时我几乎欣喜若狂。此后,我不再怕写调研报告了。后来,《关于加快我县劳务输出的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铜陵日报》也刊发了这份调研报告。县政协调研工作硕果累累,仅九届县政协就精选22篇调研报告,编辑成《铜陵县九届政协调研报告选编》,印发全县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委员,受到广泛好评。

第三项工作,就是宣传工作。历届县政协都高度重视政协工作的宣传。为激励政协机关人员多写稿写好稿,县政协出台了宣传工作奖励办法,比方说吧,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一篇有关政协工作的稿件,按稿酬的5倍予以奖励。县政协机关每年在《人民政协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铜陵日报》、《铜陵县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00余篇,每年都被铜陵市政协评为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省政协办公厅授予“政协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有力的宣传,扩大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也提高了县政协的知名度。有的兄弟单位,在报刊上看到铜陵县政协工作经验介绍后,便专程来学习考察,促进了横向交流。政协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大大提高了机关人员做好宣传工作的积极性。1999年我的拙作《不散的筵席》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征文一等奖。马用杰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对我说:“你的文章荣获全国一等奖,可喜可贺,但不在政协奖励范围之内。文章没有宣传县政协工作,但宣传了铜陵,我私人请你吃顿饭,以资鼓励。”后来,马主席把办公室几个年轻人叫在一起,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大家感激涕零,此后更加努力工作了。

现如今,每当我见到在区政协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时,就像见到娘家人一样,倍感亲切。这,就是我的政协情怀!

 

 

(区人大  王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