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艺术文苑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征文选登——一份初心坚守,两代政协情缘
发布时间:2022-01-31 来源: 被阅览数:

一份初心坚守,两代政协情缘

 

最初知道政协这个词源于我的父亲,我的父亲盛晓铭先生他是一名乡村教师也曾是一名政协委员。那时的我年轻懵懂无知,只知道父亲经常外出总是很忙碌,却不知究竟缘何。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教育我至真至纯至善,告诫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于润物细无声处播撒了一颗理想的种子——我以后也要象父亲那样当一名光荣的政协委员。

父亲是七十年代师范生,毕业后拒绝留在城里工作,回到了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他执教四十二年未曾一日懈怠,立三尺讲台执一只粉笔传道授业解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学生是工农仕还是贩夫卒,父亲常说有教无类,都引以为傲。他教书育人,获奖无数,这些荣誉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褒奖。每逢节假日收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问候,便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光。或许是组织上看到了父亲的工作热情,勤勤恳恳的父亲在1992年当选为铜陵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任职期间,他关心时政,扎根教育,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次会议和调研活动。因为职业缘故,父亲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在他的多方奔走积极呼吁下,家乡的小山村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失读失学。他曾为考证一份提案的准确性,跑遍了乡村的所有小学,与同事交流,与家长谈心。辛勤的付出换得他多份提案得到承办,从而惠及一方百姓,体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也被评为了县政协提案先进个人。

父亲常说:政协委员任期有限,服务无限,要不忘初心甘于奉献。他虽然迁至小城居住多年,但时刻牵挂农村的变化。家乡的村庄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后,父亲多次往返老家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父亲还撰写一万余字的民俗文化稿件现展示于该村民俗馆。如今小山村旧貌换新颜,景美人美心更美,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追根溯源,立祖修谱为后人记,年逾古稀的父亲走访各地采集资料编辑而成。盛度为盛氏高祖乃宋朝宰相,为官清流,勤政爱民,告老还乡时携御赐牡丹一株同返天门双龙洞,如今的这株牡丹,虽经岁月洗礼依旧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父亲为保护好珍贵牡丹多方奔走,在盛氏乡贤们的鼎力相助下,千年牡丹被得到妥善保护,每年花开逾百朵。同时根据先祖盛度改编的历史广播剧《牡丹御史》在创作过程中,父亲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均被创作组釆纳,该剧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优秀广播剧称号。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笔耕不辍,常有文章发表于诸多报刊。在义安区委开展的传育立行文明建设活动中,父亲积极参与,他撰写的《名相美德传育盛氏家风》和《家,是爱的聚合体》均被区委宣传部收录《传育立行》文集。如今父亲早已退休,也不再是一名政协委员,但他却退而不休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依然在展示着老政协委员的风采。

谆谆教导,与时俱进传承好家风。在父亲的教导和感召下,2017年我也光荣的当选为区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我,要有政治明白心,莫当办事糊涂人。政协委员的头衔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政治责任,鼓励我要立足本职岗位,用敏锐的民生触角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努力做到懂政治、会协商、善议政。记得第一次撰写提案的时候,不知如何落笔而请教父亲,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要了解民情,要调查研究。当父亲看到提案初稿后严肃的批评我:考证了么,内容真实么,数据详实么,有政策依据么?一系列发自肺腑的拷问让我面红耳赤,我明白了提案工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父亲不断的鼓励与鞭策下,我先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加快我区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提案》、《关于修建“金牡路”为全域旅游增处“天然氧吧”的建议》、《关于完善我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等提案,这些提案得到政协组织的肯定和有关部门的回复与承办,我感觉自己发挥了政协委员敢为、善为、能为、有为的作用。如今依旧清晰的记得在撰写“医共体”那份提案时,我不但翻阅了大量的文件资料而且向多名卫生界人士请教,了解区域实情、症结所在、发展方向,力求提案有的放矢。今年夏天,我参加了民进省委举办的培训班,和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交流学习,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激励了我的参政热情,履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父亲言传身教,外教于形内化于心,父亲从“繁荣昌盛”四个字各取其一作为子女的名字,这深含了他爱国爱家爱子之情,是对祖国盛世昌明、国富民强的美好祝愿。他对子女不娇不惯,严中有爱。人到中年渐渐明白父亲对我不仅仅是一位家长的慈爱教育,也是一位老政协委员对新委员的殷切嘱托,我将不负期望勇往直前。

我骄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区血防站: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