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史话 ▏辛亥革命先驱黎宗岳与铜陵
发布时间:2023-01-17 来源:王先锋 被阅览数:次

今天,我给读者朋友们,讲述辛亥革命先驱黎宗岳与铜陵的故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据史料记载,黎宗岳(1875年—1916年,一作1876年—1915年),字嵩祝,又字堃甫,一作坤甫。近代安徽宿松县人,黎元洪堂侄。17 岁入庠,19 岁考入安庆敬敷学院。戊戌(1898年)变法时,上“奏议书”数万言。27 岁为副贡生(一作优贡生),捐内阁中书。曾在京城创办国报馆。后为肃亲王善耆赏识,拔为六品衔警官兼采访局局长,以其思想由维新转向革命,卒被革职回乡。1909 年,黎宗岳赴上海筹办企业。两年间办起拥有股本 100 万余元之“国产公司”。同时,与革命党人宋教仁、吴禄贞等联络为救国计划。

1911 年(辛亥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时,黎宗岳筹措巨款为革命军补给粮饷。起义成功后,黎元洪电召黎宗岳去武昌,旋被任命为长江各军参谋长,遂率军东下抵九江,组织驻浔军政府。嗣与司令黄焕章攻克安庆,以黄焕章作留守,自率偏师继续东下。

1911年11月14日,占领铜陵大通后,黎宗岳随即组织大通军政分府,通电光复。旋因黄焕章在安庆策划兵变,乃奉胡万泰电召前往平定叛乱。

秩序既定,皖人举黎宗岳为都督,先辞而后任。坐镇大通,组织皖南军政府,分兵略地,宣称宁国、徽州、池州、太平四府及广德、和州二州所属事宜统归管辖。

其时,黎宗岳经与黄兴商定,与皖督孙毓筠划分皖南、皖北分治。遂在大通编募新军,勤加训练,并组织两军,以一军援湖北,另一军以应付非常形势。

时值南北议和,黎宗岳因政见异违,未果行。1月27 日,黎宗岳又发电,主张停止议和,坚决北伐。3月上旬,复由南京临时政府召集,黎宗岳与皖督孙毓筠双方代表举行会议,决定取消大通军政府,其军队归陆军部另编,调黎宗岳赴内务部任职。3月18 日,黎宗岳部属闻之,愤然联名发电公开反对。3月21日,陆军部即以“大通抗命不遵”,指令孙毓筠“以武力从事”。4月初,重兵进逼大通,黎宗岳自知力不可抗,召集部众会议,慨然叹曰:“同室操戈,安得共和?”言毕,乃解文印,发出辞职电,即于4月6日晨乘轮船溯上九江而去。未几北上抵京师,参加组建”共和党“。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在武汉组织共和军,准备北伐讨袁,不慎在制作炸弹时,误触火线引起爆炸,以致身亡,时年 41 岁。各省志士,惊闻此讯,皆叹息流泪。死后仅数日,袁世凯垮台,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后,特对黎宗岳进行隆重奖恤,以表彰其首倡共和革命之功。据史料记载,黎元洪(1864年—1928年),原名秉经,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光绪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民国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凯、黎元洪分别当上正副大总统。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兼任御用的参政院院长。后袁世凯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但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祺瑞摆布,形成”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元洪驱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请黎元洪复职。

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无实权。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辞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投资实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