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史话 ▏太平街出了个新中国大使张世杰
王先锋
太平街坐落在原铜陵县太平乡(今义安区西联镇)。
提起太平街的烧饼、臭干子,知道的人很多,但提起新中国成立后太平街出了个大使张世杰,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今天,我跟读者朋友们,聊聊从太平街走出的新中国大使张世杰的故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张世杰
据党史记载,1916年12月,张世杰出生在原铜陵县太平乡太平街。
抗战爆发后,张世杰追随时任铜陵沙洲游击大队大队长、解放后曾任芜湖市政协副主席的章啸衡,开展抗日活动,积极组织农民抗敌协会、工人抗敌协会等群众抗日武装。
1938年7月,张世杰赴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学习期满后,到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民运科工作。
1938年10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开往铜陵、繁昌,张世杰带领1个排,在繁昌孙村一带活动。
1939年2月,张世杰回到家乡铜陵,担任中共铜陵一区区委书记。在他卓越领导下,铜陵一区党组织得以迅猛发展。
1939年4月,中共铜陵县委成立。7月,召开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张世杰任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1939年9月,张世杰接替张伟烈,担任中共铜陵县委书记。
张世杰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发动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参加新四军和游击队,组建抗日团体,壮大抗日力量。各地纷纷建立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工抗会、商抗会。在洲圩区成立“递步哨”,在山区成立“猎户队”,积极配合新四军作战。张世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建立维持会运动,推动铜陵地区抗日斗争进入新高潮,受到上级党组织充分肯定。
1940年春,张世杰调任皖南特委巡视员。
1940年8月,张世杰调任皖南行动委员会秘书长。没过多久,便担任中共皖南特委秘书长,兼军事部副部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张世杰因弹尽粮绝而被捕,被押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受尽折磨的他,连头发都脱落了,仍然参与组织狱中绝食等斗争,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情怀和大无畏英雄气概。
后来,张世杰与另一位战友趁天黑下雨,逃出江西上饶集中营。辗转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原无为县找到党组织,回到新四军七师驻地。
1941年10月,张世杰担任中共铜陵敌后县委书记。
据史料记载,一个夜晚,2位地下交通员落入敌手,被押往汀洲据点。张世杰得知后,第一时间带领一名战士,赶往汀洲伪乡长朱某某家。在朱家找到汉奸查全祝。张世杰当即夺了查全祝的盒子炮,命令他放人。查全祝吓得面如土色,只得遵命。
1943年3月,张世杰调任中共无南县委书记。组建无南游击大队,兼任政委。
另据史料记载,一次,张世杰组织掩护、转移伤病员,不幸被日军逮捕。后来,张世杰率领10多个战友,挖墙逃脱敌人的监禁,返回部队。此后,张世杰领导无南游击大队,机智巧妙地狠狠打击敌人,令敌人闻风丧胆。
有一天,侦察人员报告张世杰,一艘测量船上驻有一个小队的日军,伙夫是一个中国青年。张世杰想方设法与伙夫取得联系,摸清了船上的情况。待日军全部进船仓吃午饭的时候,无南游击队队员悄无声息地上了船,扛起甲板上的1挺机枪、6支步枪,迅疾撤离。事后,受到新四军七师首长的表扬。
1943年4月,张世杰调任中共繁昌县委书记。
据中共铜陵县党史记载,1944年的一天夜晚,张世杰率领游击队与 100多名日军,在龙桥镇隔河激战。
战斗中,2架国民党军队飞机猛烈扫射一艘正在江中行驶的日本军舰。突然,一架飞机俯冲扫射,撞上敌舰桅杆,坠入江中,飞行员成了俘虏。
张世杰率队追击日军,日军无法乘舰逃跑。张世杰派当地一个灰色组织,上舰劝说日军释放飞行员。日军只得将受了伤的飞行员释放了,仓皇而逃。游击队将飞机打捞上来,收获12挺机关炮、弹药和机体残骸部件,为新四军七师师部兵工厂提供了优质军工材料,又一次受到新四军七师首长的表扬。
1945年1月,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张世杰担任县长。
张世杰担任县长期间,千方百计铲除铁杆汉奸。
铁杆汉奸查全宽,曾是铜陵沙洲游击大队队员,后投敌,馨竹难书。为铲除查全宽,张世杰以曾任铜陵沙洲游击大队大队长章啸衡的名义,致信查全宽。信的内容为查全宽想弃暗投明,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等等。张世杰通过关系,将此信转交日本宪兵队。不久,查全宽就被日本宪兵队用刺刀捅死,尸体被抛到江中。此事有力震慑了其他汉奸。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张世杰担任第三野战军第六纵队五十一团政委,转战苏北、山东,参加了苏北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在山东郓城,张世杰率领的五十一团因出色完成阻击国民党王牌新五军的任务,受到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来信嘉奖。
在渡江战役中,张世杰率领全团登船向南岸奋进,不到1个小时,便登上原铜陵县紫沙洲套口,接着,攻占胥坝。随后,沿老观嘴、新圩郜、七里埂、叶家桥、犁桥、山东圩、流潭圩一线前进,迅速占领顺安。驻铜陵的国民党军队仓皇溃退。
1949年4月21日晨,铜陵县城解放,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
张世杰率领全团继续挺进皖南,为皖南和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来源网络)
据党史记载,从1950年开始,张世杰从事国家外事工作,历任驻捷克使馆一等秘书,驻匈牙利、阿富汗使馆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第一亚洲司副司长。
1959年,张世杰任驻尼泊尔使馆大使。他灵活执行外交政策,使中尼两国关系比较融洽。
1960年冬,张世杰以驻尼大使和中尼边界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身份,不负祖国的重托,终使两国长期未能解决的边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两国领导人的称赞。
此后,张世杰曾任北京市人委副秘书长兼外办主任,外交部总务司代司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索马里、西班牙使馆大使等职。
张世杰不愧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促进中尼、中索、中西友好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永载史册。
1985年,张世杰离职在北京休养,1988年9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如今,张世杰的家乡,这块红色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义安区西联镇在义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生态西联”定位,紧扣“美丽宜居”目标,发挥滨临长江,相拥顺安河,南向承接东部城区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梦里水乡·生态西联”,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西联镇先后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第四批省级特色景观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四个省级荣誉称号。西联镇犁桥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