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招双引”
专题资政会材料之六
关于招才引智的几点思考
房后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比项目更重要,一流的高新技术人才能够带来一流的项目和产业。江阴低碳产业园,就是招来海归人员张雷,在创办的江阴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迅速建立起来的产业园。身为远景能源科技董事长张雷于2014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创新10人之一。张雷戏称自己“一人分饰多角”,既是飞往世界各地“挖墙脚”的“猎头”,又是江阴低碳产业园的“招商宣传员”。在张雷的影响下,全球最大风电叶片生产企业丹麦LM公司等相继落户江阴,江阴低碳产业园建园五年多仅风电装备业项,其年产值就超千亿元。滦平县的博亚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过去只不过是个养猪场,现在却创下了多项业内之“最”:国内第一家以院士工作站为企业核心研发团队的猪肉生产企业,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欧盟、美国、中国有机认证资质产品的企业,国内拥有专利最多的猪肉生产企业……博亚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一位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领域“国宝”级的人物的到来。无数鲜活的例子证明:通过“引智”,能够在高标准上稳健起步;通过“引智”,可以借助外力培养本地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真正做到“兴一方产业、强一地经济”。马云能开创“马云现象”,关键是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我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围绕“招才引智”工作谈几点个人建议:
一、强化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1.努力改善招才引智软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着力于招人、招情、招心,扩大地区软环境影响力,努力营造为人才着想、为人才服务,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人才洼地效应,实现聚才兴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2.充分利用省、市、区政策,形成政策合力。突出错位、精准、务实原则,着力引进对主导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亟需技术、人才订单式服务,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双创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的创业型、科技型人才,培育更多的成长型企业。鼓励和支持在外铜陵籍企业家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大对科技加速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双创空间的支持力度,
3.实施“柔性引才工程”。贯彻落实《义安区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试行)》,力求在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有新突破、大提升。要紧密结合主导产业,提高人才引进层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点柔性引进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优秀专家、市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的企业和项目管理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外籍专家、博士、高层次留学人员以及高级技能人才。引进一批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飞行院士”、“候鸟教授”、“假日工程师”,把义安变成高层次人才的集散地。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科研成果,这一系列引进的内容最终都要变成项目、产生效益。
4.设立人才创新资金,激励广泛吸纳和凝聚人才。整合区财政现有科技、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相关资金,引导企业自主引才的积极性。鼓励引进人才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展技术创新,并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建立引进人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补助和优秀人才奖励制度,提高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在引进人才上要舍得花钱。
二、建立机制,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
建立组织、人力资源等人才管理部门与发改、招商等经济部门定期会商制度,针对性制定完善政策,引进适宜义安主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培训机构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充分发挥智通学校、铜陵现代农业技术学校作用,加大对企业需要的生产和服务性实用人才的专业的技术培训。鼓励企业创办各类研发机构,让引进的人才有用武的“主战场”。重点支持培育重点企业创新创业团队,连续性滚动性支持团队和人才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本地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强各在地人才资源共享。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定期征求专家和优秀人才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坚持结合,做到引资、引智、引技
加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融合,要从单纯引才、单纯招商,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的模式转变,形成“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做好引进人才、技术、品牌(等工作),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有“招商地图”的基础上,绘制“招才”蓝图,明确招才的主攻区域,汇编“招商+招才”政策 手册,集成现有人才政策和招商政策,将两者的同步对外推介。要做到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从而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一起落户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