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会议发言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打造持续发展活力小镇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 被阅览数: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打造持续发展活力小镇

琪 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任务,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2.0升级版,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作为一项直接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性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建议我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要优化设计重规划。当前很多村庄均由自然村合并而成,在推进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存在规划滞后、布局分散、集约程度不高等问题。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先进成熟经验,参照逆城市化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高标准、严要求编制系统性、整体性村庄发展规划和详细节点设计。要统筹做好产业规划、生态规划、民房改造、一事一议等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建设规划超前、全覆盖和可操作。

二、要引进资本强支撑。统筹做好招商引资与规划设计互融互通,实现建设吸引投资、投资带动建设的良性循环。当前很多美丽乡村建设更多重面上改造、短期效益,忽视发展延伸、长期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开门搞建设,注重规划关口前移,借力现代农业、康养文旅等产业发展平台,统筹招商引资各类要素,着眼于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强化资金支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省级中心村、特色自然村和市级中心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和后期管护资金支持力度,巩固拓展建设成果。

三、要突出乡味讲乡愁。要始终坚持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人文理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都市,但杜绝城乡建设一个样。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前进步伐,与此同时覆盖了农村特有的乡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拿来主义频频有之。因此要注意做好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整体保护、兼顾发展,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传统建筑和乡土气息,要让城市人能够闻而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要打造特色树品牌。要根据乡村独有文化、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注重外链内生有效结合,加大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在特色上下工夫,差异化上找出路。同时还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等上位规划无缝衔接,实现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要培养良好民风。文明的乡风是美丽乡村之魂,要从处着眼,处着手,组织村民重温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五、要从严整治提品质。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环境美不美、生态优不优直接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及公共区域卫生死角的清理,对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加大整治力度。要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处置,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生活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除了不可降解的部分外,其他很大部分是可回收的有机物,可采取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整治模式,建立村垃圾收集点、镇垃圾转运站区垃圾处理厂,优化人居环境。要提高保洁员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卫生保洁形成长效机制。

六、要倡导共建聚合力。美丽乡村建设要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群众,积极借鉴犁桥村先进经验,大力发挥村民自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中心村规划设计与建设,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主动吸引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