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干部互通交流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朱 学 良
2020年,我区与浙江省海盐县、慈溪市人民政府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建立了区域合作关系。目前,我们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以海盐县为例,我区土地面积是海盐县的1.4倍,2019年,我们区的GDP是海盐县的27.7%、人均GDP是海盐县的46%,形势逼人,需要奋起直追。为推进我区与海盐县、慈溪市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我区快速高质量发展,建议我区与海盐县和慈溪市建立互派挂职干部机制。以两地干部的互通交流,促进两地政府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以两地干部的互通交流,促进我区各级领导干部更新理念观念;以两地干部的互通交流,使我区更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一、互派挂职干部是落实等高对接的有效方式。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义安必须抓住用好的重大机遇。2020年9月,市委书记丁纯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对标沪苏浙、办好自己事,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等高对接,用一体化的视野对标定位,用一体化的理念提标找差,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突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做到身入更心入,加快理念观念一体化”。通过互派挂职干部,将东部发达地区的干部请进来,一是可以更好服务于落地项目的推进。当前来看,海盐县的干部比义安区的干部更了解海盐的企业。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可以更好的为安徽嘉铜合创金属制品产业园等项目服务。二是可以将东部发达地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理念观念带进来,促进我区干部转变理念观念。同时,外派挂职干部可以更近距离更长时间地了解东部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深入学习借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掌握当地产业转移信息,服务招商引资工作。
二、互派挂职干部是深化区域间交流合作的有效方式。2015年8月,北京市与河北省启动了为期5年的互派挂职干部行动,以干部人才交流促进生产要素交流整合,挂职干部发挥京冀交流互信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促进了京冀对接交流、协同发展。2018年11月,海南省海口市委组织部与广东省湛江市委组织部签订了《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合作框架协定》,双方围绕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湛江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两市经济社会发展互派挂职干部,建立互派干部机制。可见互派挂职干部是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常用做法。
三、互派挂职干部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有效方式。2015年,浙江嘉兴为加快与上海在市场监管、政府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无缝对接,开始实施了选派干部到沪挂职锻炼“五个一批”计划,以人为纽带,率先打通接轨上海的快速通道。海盐县曾先后选派27人次干部到上海挂职招商,搭乘上海“四大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快车”,成功招揽到世界500强企业阿海珐等入驻海盐。另外,昆山开发区与上海嘉定新城(马陆镇)、六安市与合肥市、温州龙湾区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等地均通过互派挂职干部,促进融合一体发展。互派挂职干部不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部内容,但互派挂职干部应该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几点具体建议。一是在区政府已与海盐县、慈溪市签订政府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与海盐县委组织部、慈溪市委组织部对接,协商签订互派挂职干部的合作协议。二是选派干部的选择上重点放在经济部门和园区,如发改、经济、商务、金融、自然资源规划、环保、征收、应急、义安经开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三是将互派挂职干部作为与海盐县、慈溪市深入区域合作交流的内容,建立长期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