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会议发言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高重大疫情应急能力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 被阅览数: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高重大疫情应急能

 勤

 

2020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强化疫情监测,规范疫情处置,规范集中隔离,做好核酸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对此应高度重视,优化结构布局,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存在问题

一是疾控队伍建设不足。区疾控中心现员配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万人拥有1.75的人员比例要求;学历结构中专占总人数54%,最高学历大专占总人数46%,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29%,未达到县(区)级疾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35%以上的标准;年龄结构35岁以下比例为17%,远低于全国35岁以下53.1的比例,目前55岁以上比例为8%,远高于全国平均2.8%的比例。

二是财政投入保障不足。国家相关部委2020年自41日起取消41项行政事业收费,涉及区疾控中心的有预防性健康体检和委托性检验检测2项;另随着国家对疫苗等收费项目越来越规范,疾控中心目前预算外收入逐渐减少,但中心聘用人员工资支出、设备维护费用等支出并未减少,自身财力负担较重。

三是协调联动能力不足。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机构没有专业主导、协调联动的话语权和行政权,只能依靠指挥部指令或卫健委协调,才能实现与其它相关部门、机构(如公安、交通运输、医疗机构、社区等)的联动,执行效率不高。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善,一定程度存在防控+治疗分离的问题。重处置、重临床、轻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足,防控与救治融合、协同有待提升。

四是应急科普宣教不足。疾病预防控制产生的效益大多是非直接、周期较长,少数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还存在片面认识,重医轻防的思想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尚不够健全、能力有待加强,跨部门间制度化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网络信息冗余且权威发声不足,资源有效整合和精准传播不够,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为核心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架和组成要素,突出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强化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办事处)及村(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形成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二是建立现代化疾控人才培养机制。立足工作需求,科学核定编制,足额配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分级分类组建各领域卫生应急队伍,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和处置的能力培训和演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增强检测检验能力,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

三是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足额保障疾控中心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以及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对疾控中心承担的专项工作、指令性安排但不允许收费的项目财政部门予以保障。

四是构建健康科普知识传播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健康中国行动,着力建好健康教育阵地、建强健康教育队伍。扎实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切实提升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应急素养,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疾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