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报告建议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 被阅览数: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重视和强调“新型集体经济”,是党中央基于我国“三农”发展需求变化,着眼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近期,区政协农业农村委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专题协商等方式,就我区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20年底,义安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为56418.7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量为9306.37万元,村均94万元。农村集体总收入8043.2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039万元,村均20.6万元。全区“空壳村”“薄弱村”全部“清零”,经营性收入5-8万元的村17个,8-20万元的61个,20-30万元的6个,30-50万元的5个,50-100万元的8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利用村集体资金为农户补贴医疗保险、教育支出等方面费用的村3个,补贴总额110.12万元,受益农户9193户,户均受益119.79元。

(一)发展载体已经构建。2018年,义安区抢抓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契机,于2019年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时点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53395人,量化经营性资产6518.86万元,辖区村全部领取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证书,依法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在银行开设了基本存款账户,确立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基础,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搭建了灵活高效的市场载体。

(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建立财政投入机制。以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村级集体公共基础建设投入等领域的部分刚性支出,区本级每年整合财政资金1000万元,支持一批集体发展经济项目。二是建立考核机制。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乡镇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村“千分制”考核的赋权占比不低于30%。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履职绩效报酬+创收绩效”的薪酬发放新模式,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履职绩效由财政保障,创收绩效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挂钩,从而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三)发展渠道不断拓宽。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将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园地、“四荒”地等资源,闲置的村部、学校等房产,经营性固定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租赁等方式盘活经营。据统计,2020年全区村集体资源资产盘活收入1207.36万元,占当年经营性收入59.2%。二是产业推动。由村集体和村干部共同出资设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持股比例90%,自然人持股10%,建成并自营当地产业种植基地,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异地抱团发展。在乡镇统一规划和指导下,通过村村联合整合各类资金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抱团”发展。厂房产权按各村出资比例按份共有、运营收益按持股比例分配。通过该“抱团”方式的发展,一方面不仅增加了村集体优质经营性资产和收益,另一方面也为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信心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开展服务创收。村集体出资设立物业公司,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先由村集体成立物业公司,再由乡镇政府向村办物业公司购买物业服务,村集体通过提供物业服务获得稳定的经营收入。五是“借鸡生蛋”。村集体将村闲置的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或闲置资产、资源经评估作价后以“优先股”形式投入当地信得过企业经营,从而获取利润。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意识不强。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区级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显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还没有提升到突出位置。一方面目前村日常工作经费和村干部报酬、村级公益事业支出基本上有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渠道保障,村干部主观上缺乏迫切愿望和压力。另一方面村干部满足现状,对发展集体经济顾虑重重,如果集体经济发展了,其成果归属集体所有;如果给集体造成损失除了前途不保外,还有可能承担责任,权衡利弊他们理性选择规避发展风险。

(二)方式创新不够。经营方式依赖于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对外发包,以及闲置房产对外租赁取得经营性收入等。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一般采取专项资金入股参与被投资企业保底收益分配方式,投资存在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等突出问题,资金利润普遍在5%-7% 左右低水平。闲置货币资金持有数量较多的村,一般采取委托银行贷款、购买理财产品等相对简单的经营方式。

(三)专业人才缺乏。一是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队伍弱化。每个乡镇平均从事专职农经业务的人员不足1人,不适应新形势农经业务发展需要。二是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专职队伍不足,村级班子成员中真正懂经济、会管理、善发展的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

(四)发展后劲乏力。全区虽然消除了“空壳村”、“薄弱村”,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后劲乏力 。2020年底,全区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21个,占比21.2%,多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5—2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甚微,在全市处于中等水平,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工作建议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当前,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要增强发展意识。落实村级具体责任,压实区、乡镇两级管理责任。要克服信心不足、畏难不前的消极倾向,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加快发展的市场意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容错机制,让干事者敢干、愿干、真干。

三要强化考评激励。继续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并作为重要指标,与乡、村干部评优、任用、收入直接挂钩,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来,健全完善相关文件,对超额完成集体经济发展的村集体和两委成员给予资金奖励。

(二)党建统领,头雁引领,强化固本提能

一要加强组织建设。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把发展特色产业紧缺的大学生,有经营头脑的创业人才,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配备到村级班子,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共建共联”机制,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到先进地区驻村学习,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

三要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各相关部门职能,将当前乡镇农经管理职能从乡镇财政分局中剥离,单独设置乡镇农经站,配备专职农经员3—4名,从事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三)科学规划,精心谋划,强化精准施策

一要科学规划开局。精心制定新时代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精准高效,在发展路径、发展项目、发展方式等选择上,以市场为导向,找准路子。

二要精心谋划布局。引导各村集体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确定适宜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布局。

三要探索多重格局。产业发展中要注重引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探索股份合作、村企联建、村村抱团、委托经营等合作模式,形成企业与村集体分工合作、共同“抱团”发展格局。

(四)注重统筹,着力运筹,强化优先保障

一要强化统筹协调。强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坚持乡镇党委政府负总责,村两委负主责,上下齐心,多方合力抓落实。完善区、乡镇干部驻村、包村、帮村等帮扶制度,帮助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从发展规划、人才智力、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认真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

二要整合惠民资金。设立村级集体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的村集体经营项目,加大奖补扶持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应当做好项目融资桥梁纽带作用,为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乡镇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发展专项资金,协调市场、税务、自然自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帮扶支持。

三要加大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倒逼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目标任务的重点工作,并作为村级党组织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事项。实行督查调度、年度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加大调度频次和督查力度,通过全面跟踪、有效督促、限时推进的方式,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开拓创新,致力革新,强化活力保证

一要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发展活力问题。开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构建集体经营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成员财产联结机制,让集体成员共享经营性资产收益。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和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售、拍卖、保值增值管理。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对资产台账、成员名册、资产股份等实行动态管理,让农村集体资产在共享、受益阳光下运行,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深化”三变“改革,把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连接起来,把分散的资源、资产、资金及农民聚集起来,不断探索“三变”改革实现有效形式。

二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交易平台和制度。

三要加快农村宅基地改革进程,解决发展潜力问题。制定符合全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试行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提升农村土地治理水平。整合农村集体自身资源优势,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